解放前中国钢琴鲜为人知的故事
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霍利制造了第一台现代意义的钢琴。近日,怀着对现代钢琴诞生300周年,中国自主钢琴生产6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中国乐器协会钢琴调律师分会会长金先彬来到中央音乐学院,对一生从事钢琴制造、调律和教学的94岁高龄的顾子明和87岁的李慧卿两位老先生进行拜访。
顾子明老先生15岁(1930年)从宁波来到上海,开始在上海琴行学习钢琴制造,20岁左右来到谋得利琴行,一直到琴行因为战争原因停产。在解 放初期,顾子明老先生从上海来到天津音乐学院,后来又转到了中央音乐学院,从事钢琴维修、调律,以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
李慧卿老先生13岁(1935年)从宁波到上海,在精艺琴行做学徒,开始干些杂活,后来主要从事钢琴装配和调律。解放后,在1954年左右来到北京,在中央乐团从事钢琴维修、调律工作,直到退休。
作为解放前就从事钢琴制造的元老,尽管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钢琴制造,但就是这批人,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主生产钢琴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代的钢琴人,我们向顾子明、李慧卿老先生表示感谢。并以钢琴调律师分会的名义向二老授予“中华钢琴元老”的纪念盘。
从二位老先生的讲话中,我们对解放前我国钢琴工业的情况又有了新的认识。一、中国的钢琴生产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那时的英国占领 了香港为殖民地,并把钢琴生产带到那里(谋得利琴行的总部就在香港),随后才是上海、天津钢琴工业的发展。钢琴制作技术也是首先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然后 才是在中国技工之间的言传身教。二、解放前上海的钢琴工业在鼎盛时期主要有四家工厂——谋得利、精艺、永兴和上海,生产的钢琴品牌分别是谋得利、科尼亚、 施特劳斯和莫扎特。
其中谋得利琴行最大,有100多工人。这几家琴行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成立上海钢琴公司时才算是真正关闭。三、用于钢琴生产的主要零部 件都是进口,开始是从英国进口击弦机、琴键等部件,后来从加拿大多伦多进口击弦机、螺丝钉,此外还有德国机芯、巴西红木、美国白松,另外油漆和钢丝等金属 配件也都是进口。钢琴的音板和外壳等是国内生产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上运输通道受阻,国内才开始自己研制击弦机。四、中国生产的钢琴在解放前就有出口 的历史。在上世纪30年代,钢琴主要出口到东南亚一带,以新加坡为主,这些老的钢琴技师也经常到东南亚去作一些维修、售后服务。
两位老先生的讲述,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我国钢琴工业发展的起源和轨迹,更加认识到我国钢琴工业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与当年在艰苦环境下从事钢琴生产的 前辈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更要努力提高中国钢琴在世界钢琴制造业的地位,从钢琴生产大国向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