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钢琴学习的误区
在钢琴学习中,由于起点、教学方法及学琴目的不同,容易导致一些教师、学生在教学理念、练习方法上有失偏颇。常表现为在钢琴学习上急于求成、马马虎虎、甚至在基本奏法、技术准备等诸方面不求甚解而误入歧途。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继续发展,有必要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用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针对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从现象到原因,再到修正措施等加以贯连,旨在帮助琴童走出钢琴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舍不得慢练。“快就是好”
现象一: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弹琴时,盲目求快,一首作品下来停顿数次,弹奏不清,模糊一片。
原因:对弹奏速度的认识模糊,听觉差,手指功底没跟上。
修正办法:学会慢练,尤其在视谱最初阶段,要有将每个音力度弹到底的清晰弹奏。在慢练时,注意单手旋律的句子、停顿及旋律走向,在双手合成时,注意和声、伴奏织体的进行。
现象二:处理作品时,遇到渐强或强就快弹,误以为强就是快。
原因:对强和快的概念混淆不清。
修正办法:分清强与快的概念上的区别,在强奏时伴有力度的驱使,但仍要保持原有的速度。
现象三:好弹就快弹,不好弹就放慢。
原因:节奏不稳,大脑控制及自我约束力差;
修正办法:加强局部的难点练习,可用慢练、变奏练、叠加练等强化练习直至将难点弹奏得熟练顺畅为止,再进行全曲的完整弹奏。
误区二奏法不规范,“一句到底”
在钢琴弹奏中能识别与分清并会做“断、连、跳、顿、句”是对学生在练习中最基本的要求。断,是断奏,是在没有连线标注下的音与音之间的断开弹奏;连,是指连奏,是在有连线下或标有legato时的音与音之间连贯弹奏;跳,多是在音符的上方标有跳音记号或标有staccato时的短促而轻快的弹奏(一般缩短原音符时值的一半);顿,是在音符的上方标有向下的三角符号(一般为奏原音符时值的四分之一)。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的计算,重要的还是看作品的需要和正确的表达;句子的划分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及声乐演唱中的呼吸般贯穿弹奏始终。找出音乐的停顿、句子、段落,并通过抬手表现出来,是十分重要的。而一些学生弹奏时,往往忽略这一点的原因在于:
(一)对所弹作品分析不够。
修正办祛:养成练习之前分析作品的好习惯。这种分析不一定要从专业的“作品分析”的角度,但至少要先分清旋律的奏法标记、句子以及作品的段落与层次;
(二)不明确各种奏法的标记和表现手法。
修正办法:正确区分和演练常用的基本奏法,即“断、连、跳、顿、句”;
(三)忽略或不会准确地分句和表达。
修正办法:按照乐谱分句的常见形式,一般有5种抬手提示和可能,如断线抬手(即两音之间连线断开并形成距离)、休止抬手、段落抬手(细双线)、反复记号抬手和同音抬手等。
误区三 盲目拔高,“急于求成”
进入能独立识谱阶段后,一些音乐感觉好或进度较快的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循序渐进的阶段练习,认为自己可以自学了,于是超前自学,急于考级,盲目拔高,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由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老师的正确指导,很多识谱及弹奏上的问题、错误百出,这样势必造成知识面窄,弹奏技术单一。其主要表现为:
(一)在五线谱上标注简谱,
修正办法:遵循传统教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 (对个别曲目在技术相同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跳过)。
(二)跳跃选择课程。
修正办法:增加练习作品的密度,强化扎实的功底,注重平时基本功的积累;
(三)忽视小品弹奏,一味求大。
修正办法:多弹精典小品以拓宽视野,多练、多听、多看。
误区四 心中无数,粗糙弹奏
在检查作业时,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弹奏多次停断、指法滥用、错音连篇。老师懊恼,学生顿足。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在练习时心不在焉,盲目背奏、养成了粗糙弹奏的“恶习”。
如何应对粗糙弹奏?在钢琴学习中,应该说奏法、句法、指法是贯穿始终的。关于奏法和句法的划分,前面已提到过,而指法的准确和科学的自行设计更不能忽视。
修正办法:
1.要注重对一首作品的第一次识谱的准确无误, “什么音?用几指?怎么弹?”这对以后的弹奏兴趣的培养、弹奏的准确与熟练都非常重要。
2.要在练琴时做到心中有数,“要用心、要动脑”每个音符的位置、长短、指法与相应声部的配合,声部进出等,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3.要将平日练习、回课与考试区别对待。平日必须做到不放过一个错音,要慢练、细抠,而回课或考试时则要做到完整、流畅。
误区五 忽视基本功的练习,“手型、触键顾不过来”
有的学生弹起琴来,连学生自己都承认“能弹下来就不错了!”至于标准手型、规范触键等,全被抛到脑后。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一:原本就没有规范地练过(坐姿、手型、触键等);
修正办法:从最基本的练习做起,可以通过相关手指练习《哈农钢琴练指法》得以纠正手型和触键;
原因二:缺乏耐心和“一心多用”;
修正办法:钢琴弹奏本身就是一个眼、手、脑、耳、口并用的过程,对干要弹奏的乐谱及手部、腕部、肩部、足部等各部的活动都要同时兼顾才行,要能做到 “一心多用”,切不可心急,多做慢练习,要培养足够的耐心;
误区六 缺乏控制
在处理作品时,经常发现学生强奏部分表现尚可,可是遇到标有P(弱)、mp(中弱)、dim(渐弱)PP (很弱)等弱奏记号时,不是弱不下来就是没了声音,其原因就是手指缺乏控制,或是错误地认为弱奏就是没有力度。
缺乏控制还包括不会慢奏,作品一旦练熟就快奏,想慢都慢不下来,因此,钢琴弹奏说到底还是一个控制问题,即大脑对作品速度、力度的控制。
修正办法:
(一)转变观念,音乐的表现不都是以强悍和响亮为美,学会手指的控制,如弱奏时的触键方式、角度、力度等;
(二)尝试用有控制的不同速度的练习(由慢速—中速—快速);
(三)训练听觉,提高自辨能力。无论弱奏,慢练都要有灵敏的听辨力。此外,多听、多弹奏一些缓慢的抒情性小品。据资料记载,有控制地慢练,是中外钢琴大师都十分认可和推崇的,“可让音乐的意寓在大脑中根深蒂固”。
误区七 踏板滥用,“一踩到底”
在没有正规学习踏板的踩踏时,对踏板的使用真可谓一“踏”糊涂,有的是跟节拍一起踩,将踩踏板当成拍点来用,想以此来增加所谓的“气氛”;或用踩踏板掩盖弹奏中的“瑕疵”,即通常所说的弹琴“埋汰”;更有甚者,则一踩到底,踏板放不干净。这样不仅从根本上失去了踩踏板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和声效果,使得和声混浊,旋律模糊,影响听觉和审美。“踏板的使用,犹如在操纵着钢琴的灵魂”,这是被钢琴大师共识的。那么,究竟该怎样使用踏板呢?
(一)钢琴踏板的踩踏是有一定要求的,即身体坐正,双脚前后分开,以右脚跟为支点,脚掌踏贴在踏板上,在踩踏时,脚掌不可以离开踏板(在使用双踏板时也同样)否则会发出连击的声音,影响弹奏效果;
(二)切分踏板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有时也称为音后踏板。最简单的操作是先弹后踩,即先弹出音或和弦,随后瞬间踩踏,在弹下一和弦时,立刻松开踏板再踩下,连续交替进行下去即可。
(三)碎音踏板通常又称为抖动的踏板。更明确地体现了换和弦就换踏板的基本原则,在具体作品中,根据作品需要如连续的二度级进、快速的音阶或半音阶、以及和声的转换、作曲家的意图,作品的表达需要等分别对待。
误区八 弹奏平淡
有的学生在练琴时,毫无表情,音乐苍白。
原因一:对作品不了解,不感兴趣,没“吃透”;
修正办法:首先要对所弹作品有全方位的了解,如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时代风格、民族特色、表现寓意、音乐形象、甚至调式、调性、和声进行等;
原因二:缺少认真练习和求实求精的态度。
修正办法:养成规范、严谨的练琴好习惯,同时要多听、多看、多受启发,不断提高自身音茶修养。
误区九 终日苦练,可“效果不佳”
有的学生,一旦学了钢琴后就喜欢得爱不释手,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迫不及待地练琴,可投入很多还不理想。可谓终日苦练,效果不佳。
其主要原因有:
(一)只求时间,不求方法和效率。
(二)畏难情绪作祟,避重就轻,好弹的多弹,不好弹的就少弹。
没有科学的练琴方法,要想练出成绩,仅有时间是不够的,要讲究练琴的方法,力求单位时间内的练琴效率,可不妨尝试一试以下方法:
1.选择最好的练琴时间段,练新作业一般在上午,旧作业以下午为宜,如都在一个时段,也要将新、旧作业的练习时间比例分配适当,先练新曲目,后练老曲目。
2.每天都要有选择地将重点、难点挑出来单独练习,切忌一遍一遍地“从头弹到尾”或“好弹的多弹,不好弹的少弹”。
同时要制订学习计划,如小时练琴计划、周练琴计划、近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等。
以上是针对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问题、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仅供钢琴教师和学生做参考。专家指出“无论是就读于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的学生,还是业余学习的爱好者,即便在他们中间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教学方式,但就钢琴的技术性与音乐性的规格来说,应该是一致的、规范的”。
因此,在钢琴学习中,要规范弹奏,科学练琴,多借鉴中外钢琴教学法,本着注重基础、讲求效率的原则,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尽快走出钢琴学习的误区。